日軍佔領及擴建
编辑
日軍第64中隊第1中隊部署在天河機場。由於跑道尚未鋪砌,因此可以認為這張照片拍攝於1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之間
1937年8月31日,日軍派遣6架三菱九六式陸上攻撃機首次對天河機場進行空襲。廣東空軍的飛機強行從機場起飛追擊日軍飛機,由于在开战前只进行过飞行、地靶和夜航训练,没有进行过格斗空战和空靶射击,最終在虎門才擊落兩架日軍飛機。日軍於9月下旬出動近30架轟炸機再次空襲廣州,廣東空軍9架霍克III战斗机全部起飛迎擊,其中4架被擊落,飞行员关孟祝成为首位因捍卫广州主权而牺牲的空军飞行员[4]。
1938年3月1日,日軍再度轟炸機場,同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淪陷之後,日軍將天河機場作為空軍基地[3]對廣州市區進行轟炸[4]。此後,從1940年起日軍對天河機場進行大肆扩建,增加飛機庫。在擴建過程中他們通過汪精卫政权從天河地區招募勞工,每天給予5-9角錢(當時约值一斤大米)日本軍票作為報酬。在對機場進行擴建的同時,日軍還拆迁了广九铁路东山至石牌间3公里线路,改为由沙河至石牌,建成全长5.4公里的吉山至黄埔港的黄埔支线[3]。
同盟國的轟炸
编辑
P-51“野馬式”戰鬥機是二戰期間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它為二戰同盟國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日軍攻陷廣州之後,天河機場成為日軍的重要空軍基地[6],同盟國的空軍便對機場進行了轟炸:
1944年11月29日,一批美軍飛機對機場進行轟炸,其中有兩架P-51“野馬式”戰鬥機從瘦狗岭方向沖向机场,一架在低空對在機場附近的日軍高炮陣地進行掃射,而另一架則直接降落在跑道上滑行對日軍飛機進行掃射。但在返航時一架飛機被擊落,墜毀在棠下上社村的一塊菜地,飛行員被村民救起,護送至清远国民党第六十三军军部(后轉至曲江国民党第四战区总部和美国十三航空指挥部)。临走时飞行员將所攜帶的军刀送給其中一位村民。該村村民之後受到兩國军方的奖赏:首先是广州市盟国对华救济总署无偿拨了一批大米给村民。後來在1946年冬协助珠江水利局建造蓄水湖,解决该村旱涝之患[3]。
1943年12月24日,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飛虎隊)第308轟炸機大隊的28架B-24“解放者”轟炸機(Consolidated B-24 Liberator)在24架P-40戰鷹戰鬥機和6架P-51戰鬥機的掩護下對天河機場進行空襲,炸毀日軍的6架飛機並在空戰中擊落3架飛機。此前,美軍分別在11月25日和12月1日空襲台灣新竹機場和香港九龍的日軍海軍基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