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模=又叫A模或定模
后模=又叫B模或动模
行位=滑块=抽芯
钶=镶在后模上的芯子(或叫模仁)
斜导柱=斜边
行位锁紧块=铲鸡
偷胶=减胶
火山口=司筒底部的减胶位
公模肉=后模
母模肉=前模
环保标志=回收章
细水口=针点浇口
潜水=针点浇口
镶件=入子
排气槽=逃气道
披锋=毛边
加胶=加料
密封圈=胶圈
中托司=顶出导柱(套)=哥林柱
水口扣针=拉料顶针(拉料杆)
插穿(碰穿)=靠破
波子螺丝=定位珠
斜顶=斜方
水塔,水桶=模仁上钻个深孔,中间用铜片或亚加力板隔开,运水一边进一边出来冷却的水喉
水嘴=冷却水接口
呵=模仁
铜公=放电用的电极
弹弓=弹簧
入水=进胶点
入子=镶件(INSERT)入子为台湾叫法
行位=滑块
司筒=套筒
斜顶=斜顶块或斜顶杆
KO孔=顶棍孔
司筒针=套筒针
撑头=支撑柱(防止B板变形的)
铲鸡=行位锁紧块,也叫束子
治具=工具
喉咀=水管头
行位波仔=滑块斜器
中托司=浇口衬套
水口板=流道板
细水口板=分流道板
勾针=拉料杆
B板=动模板
A板=定模板
产品的夹线=分型线
运水=冷却水道
回针=复位顶针
隔热板=热流道模上用的
撬模位=用来公开AB板的
码模坑=注射时固定上下模的
通框=把框开成通的
呵芯=型芯
扁顶=扁形顶针(用于肋位的顶出)
啤把=拔模斜度
火箭脚=位于司筒的加强筋
大水口模=二板模
小水口模=三板模
斜顶(又叫推方)=楣仔方
方铁=凳仔方
支柱=撑头
冷却水=运水
铜公=电极
放电间隙=火花位
凳脚=方铁
1公厘=1mm
1丝=1个计量单位=0.01mm
用手工执出来=用钳工来抛修
师傅位=基准位=放电时的铜公分中位位置
倒扣=反的脱模斜度
刀路=加工程序
校杯=前模弹出开模的内行位
PL面(音啪啪面)=分模面
反柯:将正常情况下的前后模料位倒过来开模的方法,比如玩具车模具开模时,如果车外形面放后模出就是反柯
浮柯:局部有倒扣的地方采用小镶件弹出的出模方法
吃前模:开模时,产品留在前模
顶白:顶出时所需脱模力较大,顶针不够力,使产品局部被顶坏,从产品正面看,有明显的白色或者胶位高出,又叫顶高
水口烘印:潜水时入水点在制品外观面上留下痕迹
斜度:啤把(bieba)
正斜度:正啤把
负斜度:反啤把
前模与后模“复模---第一次合模”=fit模
模具抛光=省模
模具测量=卡数
撑头=撑柱=后模防变形圆柱
基米螺丝=无头螺丝
前模斜弹:前模弹出大行位
滞料口:冷料井
排气:容易走胶,避免产品缺胶,烧焦等
管针=定位镶件的针=定位针
抽芯=行位=滑块
斜顶=斜锲5
顶块:防产品顶白,在后面装顶针的大块顶出镶件
枕位:前后模高出主分型面的封胶镶块
电木模=啤电木粉类
勾针:将流道固定于一侧的倒扣针
飞模=Fit Mold(音)=使模具前后模吻合
入水点=进胶点
镶呵=后模镶件
拉模=脱白=拉白(脱模困难产生的缺陷)
分型面=PL面
边=导柱
斜边=斜导柱
运水=冷却水道
抄数=逆向工程
垃圾位=排渣井(溢流槽)
后模一般叫壳(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