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09:34:04
世界杯冠军教练
玩具是民間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品類,它們以各種形式出現於歲時節令、人生禮儀、農事節日及日常生活中,成為男女老幼的陪伴物,同時又從不同角度反映出民俗的特性。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所以對農時的節氣節令非常重視,它們貫穿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歲時節令民俗。在各種歲時民俗活動中,都少不了民間玩具的參與。
春節:是一年一度最熱鬧的節日,各種民間玩具在過年前近一個月時間就開始銷售。過年期間放鞭炮、點花燈、「鬧五鬼」(一種驅鬼遊戲);正月十五京城童子打太平鼓、跳百索。春節廟會是民間玩具最為集中的熱賣之地。在北京傳統廟會上,常見的傳統玩具有近百種,如風車、花燈、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風箏、泥塑、紙花、益智玩具等。
二月二:「擊壤」(打柭柭),河南人祖廟會賣「泥泥狗」各類泥玩具。
立春:民間有春雞(多為布製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風箏。
寒食節(原是在清明前的一、二日。後來,民間將它與掃墓祭祀的清明節合二為一。):北方有麵塑「寒燕」。
端午節(五月初五):各種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節」,宋代都城賣「摩合羅」(用來供奉的小偶人)等泥玩具。
七月十五:北方黃河流域普遍有送「麵羊」(以麵粉捏出羊的形狀)習俗。
八月十五:中秋節,民間使用月餅模和巧果模製作月餅和點心。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兒爺」和「兔子王」等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