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08:57:30 高清世界杯直播

百感集(220)学习和了解古代对于“结婚”的别称

走进《历史大观园》,发现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中,对结婚一事,却有许多雅致的别称。现今法律条文中称婚约双方为“配偶”,古时还可作“配耦”。《后汉书·邓圳传》李贤注引《东观记》中写着“其无妻者,为适配耦”。《汉书·孝昭皇后列传》中也说:“长主内(纳)周阳氏女,今配帝耦”。可见,“配偶”一词,早已有之,以“结”为词首的还有“结发”、“结缡”、“结丝萝”、“结朱陈”等,都含“结婚”、“配偶”之意。

——“结发”,本指年轻之时,束发之事。后来苏轼作了一首诗,其中有“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于是后人根据此诗,便把“结发”作为“夫妻”和结婚来理解,而且还包含称原配为“结发”的意思。

——“结缡”,也作“结褵”。原是指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把一种佩巾(也叫“SHUI

”)结在女儿身上,后来就成了结婚的代称。《后汉书·马援传》就这样说过:“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意即牢记父母的教导,好好地过日子吧!

——“丝”和“萝”;原是两种蔓生的野生植物,常纠缠在一起,不易分开。《古诗十九首》中有“与君结新婚,兔丝附女萝”的诗句,意即夫妻同生死,共命运,永不分离。

——“朱陈”,是一个古代村名。白居易在他的《朱陈村》一诗里面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为两姓,世世为婚姻”。这就说明了“结朱陈”的来源。

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比喻“结婚”关系的说法:

——“秦晋之好”。春秋战国时期,征战频繁,有些诸候国为了缓和矛盾,也曾通过联姻来建立和发展邦交,当时秦国和晋国就曾有过多次通婚的事,因此,后人称两姓联婚为结“秦晋之好”。

——“于飞之乐”。《诗·大雅·卷阿》里写道:“凤凰于飞,翔翔其羽”。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里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懿氏卜妻号敬仲,其妻占曰:吉,是所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女为之后,将育于姜”。就是说凤和凰相偕而飞,其乐融融的样子。后来,就用“于飞之乐”来比喻美满的婚姻。

——“琴瑟和鸣”。“琴”和“瑟”原是两种乐器,全靠配合得好,才能演奏出和谐的、动听的音乐来。于是,就有人用来比喻夫妻间的友好合作。

——“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传说中有一种一目一翼的鸟,不比不飞,也叫“鹣鹣”。郭璞在《尔雅·释地》中用它来比喻夫妻关系。“连理枝”是指不同的草木,其枝干连生在一起而说的。人们把这种现象看成是吉祥的征兆。“并蒂莲”是指一干两花,红白都有的特异莲花。曾瑞卿在《留鞋记》第四折中就有“休拗折并头莲,莫掐杀双飞燕”的唱词。

——“鸳鸯鸟”、“比目鱼”。是两种双宿双飞、同游同息、休戚与共的动物。

——“伉俪”。称夫妻为“伉俪”的,孔颖达疏:“伉俪者,言相敌之匹耦”。祢衡《鹦鹉赋》写道:“哀伉俪之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