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州之一,参见:徐州 (九州);汉朝刺史部,参见:徐州刺史部;同名侨州,参见:徐州 (消歧义)。
徐州东汉至清朝的州188年-607年619年-742年758年-1348年1366年-1733年坐标:34°15′40″N 117°11′09″E / 34.2611°N 117.1858°E / 34.2611; 117.1858国家东汉至清朝人口 • 282年 81021户[1]• 464年 23485户,175967口[2]• 549年 37812户,108787口[3]• 639年 8162户,45537口[4]• 1102年 64430户,152237口[5]
历史 • 成立 188年• 废除 1733年
前身
继承
徐州刺史部
彭城郡
彭城郡
武安州 (至正)
彭城郡
彭城郡
徐州路
徐州府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
徐州,中国古代的州,前身为监察区徐州刺史部。早期幅员广袤,包括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山东省西南部和安徽省小部,南北朝时期辖境逐渐缩小,北朝后期以后辖境仅限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沿革[编辑]
汉朝[编辑]
参见:徐州刺史部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十三刺史部。其中,徐州刺史部地处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西南部地区。但此时的徐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后,州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域。徐州治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领二郡三国:东海郡、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国[8]。建安三年(198年)前后,分琅邪、东海、下邳等郡国置城阳郡、利城郡、昌虑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后省并昌虑、东安、东城三郡。至汉末,徐州领六郡二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郡、东海国、琅邪郡、城阳郡、利城郡、东莞郡。[9]
魏晋[编辑]
曹魏时,并利城郡入东海国,并东莞郡入琅邪国。至魏末,徐州领三郡三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郡、东海国、琅邪国、城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分琅邪国置东莞国,割城阳郡属青州。咸宁三年(277年),并东莞国入琅邪国。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国置临淮郡。太康十年(289年),分琅邪国、青州之城阳郡复置东莞郡,属徐州。至此,徐州领三郡四国:彭城国、广陵国、下邳国、临淮郡、东海郡、琅邪国、东莞郡。
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置兰陵国,分东莞郡置东安国。永宁元年(301年),分临淮郡置淮陵国。永兴元年(304年),分临淮郡置堂邑郡。至此,徐州领三郡八国:彭城国、广陵国、下邳国、临淮郡、淮陵国、堂邑郡、东海国、兰陵国、琅邪国、东莞郡、东安国。[10]
晋宋[编辑]
参见:南徐州 (刘宋)、东徐州 (刘宋)和徐州 (刘宋)
东晋时期,徐州北部诸郡屡陷屡复,治所也频繁迁徙,或治广陵郡广陵县(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或治下邳郡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南),或寄治扬州晋陵郡丹徒县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10]。永昌元年(322年),琅邪国陷于后赵。太宁二年(324年),彭城、下邳、东海、兰陵、东莞、东安六郡国陷于后赵。咸和元年(326年),临淮、淮陵二郡陷于后赵。至此,徐州仅余广陵、堂邑二郡[11]。
永和七年(351年),收复彭城、下邳、临淮、淮陵、东海、兰陵六郡国。永和十二年(356年),收复琅邪国。咸安二年(372年),琅邪国陷于前秦。太元四年(379年),彭城、下邳、淮陵、东海、兰陵五郡国陷于前秦。太元九年(384年),收复徐州全境,并以前秦南兖州(领梁、谯、沛三郡)并入徐州。太元十九年(394年),琅邪国陷于后燕。隆安二年(398年),收复琅邪国。隆安三年(399年),琅邪、东莞、东安三郡国陷于南燕。元兴二年(403年),梁国陷于后秦。义熙五年(409年),再次收复徐州北部诸郡国(梁国除外)。[11]
义熙七年(411年),以淮水为界将徐州一分为二,淮南为徐州(治广陵),淮北为北徐州(治彭城)。北徐州领九郡三国:彭城国、下邳郡、东海郡、谯国、沛郡、兰陵郡、琅邪国、东莞郡、东安郡、淮阳郡、阳平郡(侨郡)、济阴郡(侨郡)[10]。义熙十二年(416年),收复梁国[11]。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州,北徐州为徐州。景平元年(423年),梁、谯二郡陷于北魏。孝建元年(454年),置北济阴郡。大明元年(457年),割下邳郡使侨置的济阴郡成实土郡。至此,徐州领十二郡:彭城郡、下邳郡、东海郡、沛郡、兰陵郡、琅邪郡、东莞郡、东安郡、淮阳郡、阳平郡、济阴郡、北济阴郡。泰始二年(466年),彭城、沛、阳平三郡陷于北魏。泰始三年(467年),下邳、东海、淮阳、济阴四郡陷于北魏,割东莞、东安二郡置东徐州。泰始四年(468年),徐州全境陷于北魏。[10]
十六国[编辑]
参见:徐州 (后燕)、徐州 (南燕)和徐州 (后秦)
后赵四年(322年)至八年(326年),先后占领东晋徐州九郡,仍治彭城。后改兰陵郡为武兴郡。至此,徐州领九郡:彭城郡、下邳郡、临淮郡、淮陵郡、东海郡、武兴郡、琅邪郡、东莞郡、东安郡。冉魏永兴二年(351年),琅邪、东莞、东安三郡陷于段龛,其余六郡陷于东晋。
前燕元玺五年(356年),占领段龛所据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改属青州。前秦建元八年(372年),占领东晋徐州之琅邪国,改属青州。建元十五年(379年),占领东晋徐州五郡,以彭城、东海、兰陵三郡仍置徐州(治彭城),以下邳、淮陵二郡置扬州。建元二十年(384年),徐州陷于东晋。[11]
北朝[编辑]
参见:徐州 (北魏)、南徐州 (北魏)、东徐州 (北魏)、北徐州 (北魏)和北徐州 (西魏)
北魏天安元年(466年),占领南朝宋徐州之彭城、沛、阳平三郡,仍治彭城,改阳平郡为南阳平郡。皇兴元年(467年),又占领下邳、东海、淮阳、济阴四郡,改济阴郡为南济阴郡。二年(468年),占领徐州全境,分彭城郡置建昌郡,割豫州梁、谯二郡属徐州。至此,徐州领十三郡:彭城郡、建昌郡、下邳郡、东海郡、沛郡、兰陵郡、琅邪郡、淮阳郡、南阳平郡、南济阴郡、北济阴郡、梁郡、谯郡。后分淮阳郡置宿豫郡,分阳平郡置临潼郡。
孝文帝时,割宿豫郡置南徐州。太和十五年(491年),并建昌郡入彭城郡。太和十八年(494年),割梁、谯二郡属南兖州。正光五年(524年),淮阳郡陷于南梁。孝昌元年(525年),割下邳、东海二郡置东徐州。孝昌三年(527年),分彭城郡置蕃郡;临潼、阳平、南济阴三郡陷于南梁,分别改属潼州、西豫州、睢州,遂侨置南阳平郡(治沛南界,后寄治彭城)。永安二年(529年),割琅邪郡置北徐州。至此,徐州领六郡:彭城郡、南阳平郡、蕃郡、沛郡、兰陵郡、北济阴郡。
东魏初,省兰陵郡。后割南兖州之砀郡属徐州。武定五年(547年),复置兰陵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并蕃、砀二郡入彭城郡,改北济阴郡为永昌郡。北周时,并南阳平、沛二郡入彭城郡。至此,徐州领三郡:彭城郡、兰陵郡、永昌郡。[11]
隋朝[编辑]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徐州三郡领县直属于州,故永昌郡所领成武县改属曹州;废睢州为符离县,属徐州。至此,徐州领八县:彭城、沛、承高、龙城、丰、蕃、承、符离。
开皇六年(586年),并龙城县入承高县,改为龙城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改蕃县为滕县,分沛县置留县,分承县置鄫城县、兰陵县,割鄫城、承、兰陵三县置鄫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龙城县为临沛县。大业二年(606年),废鄫州为承县,属徐州;废仁州,其所领蕲县、穀阳县(临淮县并入)改属徐州;废戴州,其所领方与县改属徐州。至此,徐州领十一县:彭城、临沛、丰、沛、留、滕、承、符离、蕲、穀阳、方与。
大业三年(607年),改徐州为彭城郡,临沛县为萧县,承县为兰陵县。后废沛、留二县。[12]
许天寿元年(618年),得隋之彭城郡。郑开明元年(619年),占领彭城郡,改为徐州,分符离县置诸阳县。至此,徐州领十县:彭城、萧、丰、滕、兰陵、符离、诸阳、蕲、穀阳、方与。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
区划
开皇元年
区划
大业3年
州
徐州
仁州
睢州
谯州
郡
彭城郡
郡
彭城郡
兰陵郡
永昌郡
蕲城郡
穀阳郡
睢南郡
龙亢郡
县
彭城县 沛县萧县 兰陵县滕县 丰县蕲县 穀阳县符离县 留县方与县
县
彭城县沛县承高县吕县
承县蕃县
丰县
蕲县
高昌县临淮县
符离县竹邑县
龙亢县
唐朝[编辑]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占领徐州,置总管府,分丰县复置沛县,分蕲县置龙亢县,割蕲县属北谯州,割龙亢、穀阳二县属仁州,割兰陵县属鄫州,割方与县属金州。武德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并诸阳县入符离县。贞观十七年(643年),罢徐州都督府,徐州直隶于河南道;废北谯州,其所领蕲、穀阳二县改属徐州。显庆元年(656年),并穀阳县入蕲县。至此,徐州领七县:彭城、萧、丰、沛、滕、符离、蕲。天宝元年(742年),改徐州为彭城郡。天宝十五载(756年)后,彭城郡(徐州)隶于河南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等使。乾元元年(758年),复彭城郡为徐州。
燕顺天三年(761年),占领徐州,改为彭城郡。
唐朝宝应元年(762年),复彭城郡为徐州,割泗州宿预县(改为宿迁县)属徐州。元和四年(809年),割符离、蕲二县置宿州,割泗州下邳县属徐州。元和十四年(819年),割兖州鱼台县属徐州。元和十五年(820年),鱼台县还属兖州。长庆元年(821年),废宿州,其所领符离、蕲二县改属徐州。大和七年(833年),割符离、蕲二县属宿州。至此,徐州领七县:彭城、萧、丰、沛、滕、宿迁、下邳。[13]
唐朝徐州辖县
618年
彭城县、符离县、谷阳县、蕲县、萧县、丰县、方与县、滕县、兰陵县
619年
彭城县、符离县、谷阳县、蕲县、萧县、丰县、方与县、滕县、兰陵县(新设诸阳县[14])
621年
彭城县、符离县、萧县、丰县、滕县、诸阳县(蕲县改属北谯州,谷阳县改属仁州,方与县改属金州,兰陵县改属鄫州,新设沛县[15])
627年
彭城县、符离县[16]、萧县、丰县、滕县、沛县(废除诸阳县)
643年
彭城县、符离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蕲县、谷阳县来属)
656年
彭城县、符离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蕲县[17](废除谷阳县)
762年
彭城县、符离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蕲县(宿迁县来属)
809年
彭城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宿迁县(下邳县来属,符离县、蕲县改属宿州)
819年
彭城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宿迁县、下邳县(鱼台县来属)
820年
彭城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宿迁县、下邳县(鱼台县改属兖州)
821年
彭城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宿迁县、下邳县(符离县、蕲县来属)
833年
彭城县、萧县、丰县、滕县、沛县、宿迁县、下邳县(符离县、蕲县改属宿州)
宋金元[编辑]
北宋开宝元年(968年),置京东路,徐州属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分彭城县置利国监。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割下邳、宿迁二县置淮阳军。熙宁七年(1074年),分京东路为两路,徐州属京东东路。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改属京东西路。元丰六年(1083年),置宝丰监。元丰八年(1085年),废宝丰监。至此,徐州领五县一监:彭城、萧、丰、沛、滕、利国监。
金朝天会七年(1129年),占领徐州。天会八年(1130年),赐徐州予刘齐。后割滕、沛二县置滕阳军。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齐,占领徐州,隶山东西路。贞祐三年(1215年),徐州改隶南京路。元光二年(1223年),分彭城县置永固县。至此,徐州领四县:彭城、萧、丰、永固。开兴二年(1233年),徐州降于大蒙古国,不久又降于南宋。[18]
大蒙古国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占领徐州。蒙哥汗二年(1252年),割丰县属济州。至元二年(1265年),废彭城、萧、永固三县入州。至元八年(1271年),徐州隶归德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分徐州复置萧县(故萧、永固二县辖境),为州之属县。至正八年(1348年),升徐州为徐州路。至正十三年(1353年),降徐州路为武安州,复属归德府。[19]
明清[编辑]
龙凤十二年(丙午岁,1366年),朱元璋占领武安州,复名徐州[20]。吴元年(1367年),割济宁路沛县、丰县、砀山县属徐州。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归德府为开封府归德州,徐州改属开封府,割济宁府鱼台县属徐州。洪武二年(1369年),鱼台县还属济宁府。洪武四年(1371年),徐州改属临濠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升徐州为直隶州,直隶于京师。至此,徐州领四县:萧、沛、丰、砀山。[21]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占领徐州,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置江苏省,徐州属之。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为徐州府。[22]
长官[编辑]
曹魏徐州刺史(220年-265年)
吕虔(文帝、明帝时)[23]
邹岐(明帝时)[24]
王昶(正始中)[25]
石苞(?-252年)[26]
锺毓(259年-261年)
胡威(?-265年)[25]
附:曹魏都督青徐诸军事
夏侯楙(230年见任)
桓范(236年见任)
胡质(245年-250年)
胡遵(250年-256年)
卫瓘(265年)
附:西晋都督青徐诸军事
卫瓘(265年-269年)
司马伷(269年-283年)
司马晃(283年-290年)
司马肜(290年-291年)
阮坦(291年-292年)
司马机(293年-295年)
石崇(296年-298年)
司马楙(301年-305年)
司马越(305年)
司马睿(305年-307年)
王隆(309年-310年)
晋朝徐州刺史(265年-420年)
胡威(265年-?)[27]
王浑(泰始中)[28]
胡奋(泰始中)[29]
羊悦(272年见任)
嵇喜(282年见任)[30]
刘咸(290年见任)
嵇绍(290年代初)[31]
高诞(297年-298年)[32]
羊陶(298年-299年)[33]
周馥(301年-303年)[34]
羊炜(304年见任)[35]
裴盾(?-311年)[36]
祖逖(311年-313年)[37]
蔡豹(313年-320年)
卞敦(321年-323年)[38]
王邃(323年-324年)[39]
刘遐(324年-326年)[40]
郗鉴(326年-339年)
蔡谟(339年-342年)[41]
何充(342年-343年)[42]
桓温(343年-345年)[43]
褚裒(345年-349年)
荀羡(349年-358年)
郗昙(358年-361年)
范汪(361年-362年)
庾希(362年-367年)[44]
郗愔(367年-369年)[45]
桓温(369年-373年)
刁彝(373年-374年)
王坦之(374年-375年)
桓冲(375年-377年)
王蕴(377年-379年)[46]
谢玄(379年-387年)[47]
司马道子(387年-396年)[48]
刘该(396年-398年)[49]
谢琰(398年-400年)[47]
司马元显(400年-402年)[48]
桓玄(402年)
司马叔璠(402年)[50]
桓脩(402年-404年)[51]
殷仲文(404年)[52]
刘裕(404年-415年)[53]
司马德文(桓振推,404年)[54]
刘柳(415年)[34]
萧源之(415年-416年)[55]
刘义符(416年)[56]
刘义隆(416年-418年)[57]
刘道邻(418年-420年)[58]
附:晋朝北徐州刺史(411年-420年)
刘道邻(411年-412年)[58]
刘怀慎(412年-416年)[59]
刘裕(416年-419年)
刘怀慎(419年-420年)[56]
附:刘宋北徐州刺史(420年-421年)
刘怀慎(420年-421年)
刘宋徐州刺史(421年-469年)
刘怀慎(421年-422年)
王仲德(422年-430年)[60]
刘义宣(430年-431年)
吉翰(431年-432年)
王仲德(432年-438年)
刘遵考(438年)
赵伯符(438年-441年)
臧质(441年-445年)
刘义季(445年-447年)
刘义宾(447年-448年)
刘骏(448年-451年)
萧思话(451年-452年)[57]
王玄谟(453年-454年)
萧思话(454年)
庞秀之(454年)
垣护之(454年-455年)
申坦(455年-457年)
沈昙庆(457年-458年)
刘道隆(458年-460年)
刘休若(460年-461年)
王玄谟(461年-464年)
刘彧(464年)[61]
刘昶(464年-465年)
薛安都(465年-466年)[62]
申令孙(466年)
刘思考(466年)
张永(466年)
崔道固(466年-467年)
王玄载(467年-469年)[63]
北魏徐州刺史(466年-534年)
薛安都(466年-468年)[64]
尉元(468年-476年)[65]
李䜣(476年-477年)
元嘉(477年-480年)[66]
薛虎子(480年-491年)[67]
元澄(孝文帝时)[68]
元衍(494年见任)[69]
元郁[70]
元愉(497年-499年)[71]
元昞(宣武帝初)[72]
元鉴(宣武帝初)[73]
元嵩(宣武帝时)[68]
卢昶(511年见任)[74]
李彦(513年见任)[75]
萧宝夤(?-521年)[76]
元颢(?-523年)
元法僧(?-525年)[77]
元鉴(525年)[78]
元延明(525年-528年)[79]
杨昱(528年-529年)[80]
斛斯椿(529年)[81]
元孚[82]
严思达(?-530年)
尔朱仲远(530年-531年)[83][84]
杜德(532年见任)
元祜(532年见任)
贾显度[81]
高干(533年)[85]
元鸷(533年-534年)
东魏徐州刺史(534年-550年)
元鸷(534年-535年)[86]
任祥(535年-?)[87]
元轨[88]
陆彰(元象中)[89]
慕容绍宗(?-547年)[90]
高归彦(?-550年)[91]
北齐徐州刺史(550年-577年)
高归彦(550年-?)
张晏之(天保中)[92]
赵彦深[93]
高亮[92]
王春[94]
元豫
阳斐(?-560年)[95]
徐显秀[96]
元景安(565年-568年)[97]
段渊(武平末)[98]
隋朝徐州刺史(581年-607年)
孙万安
柳续
元干
董玉
王双
程超
梁洋[99]
唐朝徐州刺史(621年-742年)
任瓌(徐州总管兼任,623年)
田留安(徐州都督兼任,贞观中)
李贞(徐州都督兼任,633年-636年)
李元礼(徐州都督兼任,636年-643年)
李元轨(643年-649年)
李元庆(655年-656年)
李慎(约656年-658年)
程超
高宝
崔敏悫
王元揩(唐高宗时)
李元晓(678年)
李冲寂(唐高宗时)
李子旦(681年见任)
李续(?-689年)
李璩(武周时)
郭绍宗(武周时)
张道一(武周时)
元延寿(696年-697年)
司马锽(704年-?)
杜嗣先(705年-?)
卢齐卿(景龙中)
张合慜(707年-?)
姚崇(景云中)
韦岳子(先天中)
苏诜(719年之前)
王罃(开元前期)
贾曾(722年-723年)
崔玄同(724年)
李畅(725年)
董娄(730年)
源复(开元后期)
张九皋(733年)
李少康(开元末年-742年)
唐朝徐州刺史(758年-907年)
尚衡(759年)
武胜(唐肃宗时)
论惟贞(唐肃宗时)
田神功(761年-762年)
郑昈(762年)
刘如伶(762年-763年)
萧直(763年)
曹昇(765年)
贾深(大历初年)
陆易(大历初年)
薛愉(大历年间)
张抱麟(大历年间)
梁乘(773年-774年)
独孤华(贞元初年)
白季庚(贞元初年)
李洧(780年-782年)
武宁军节度使等使兼任(782年-907年)[100]
五代-宋初徐州刺史(907年-973年)
武宁军节度使兼任(907年-973年)
宋朝知徐州军州事(973年-1129年)
侯赟(开宝中)[101]
梁鼎(996年-?)[102]
陈兴(1006年-1008年)[103]
吴元扆(1008年-1011年)[104]
戚纶(?-1015年)[105]
王贻永(真宗时)[106]
薛颜(真宗时)[107]
马元方(真宗时)[108]
阎日新(真宗时)[109]
徐起[108]
赵及[102]
张宗诲[110]
孔道辅(仁宗时)[111]
李迪(仁宗时)[112]
孙沔(仁宗时)[113]
王洙(仁宗时)[114]
刘湜(仁宗时)[102]
吕溱(仁宗时)[115]
吕公绰(仁宗时)[116]
许怀德
张奎[117]
任颛[118]
赵槩(1068年)[119]
苏轼(1077年-1079年)[120]
韩贽(神宗时)[121]
傅尧俞(神宗时)[122]
孙觉(神宗时)
马默(神宗时)[123]
传经(神宗时)[106]
曾肇(哲宗时)[124]
彭汝砺(哲宗时)[125]
杜纯(哲宗时)[118]
杜常(哲宗时)[118]
贾易(哲宗时)[126]
杨汲(哲宗时)[126]
郑仅[127]
徐处仁(徽宗时)[128]
王复(?-1129年)[129]
金朝武宁军节度使兼徐州管内观察使(1137年-1233年)
高彪[130]
完颜海里[131]
郦琼(?-1148年)[132]
萧仲宣[133]
乌延蒲离黑[134]
大兴国[135]
完颜磐(大定中)[136]
斡勒忠(1197年-?)[137]
乌古论礼(章宗时)[138]
兀颜讹出虎[139]
移剌塔不也(1214年)[140]
斡勒合打(宣宗时)[141]
完颜定奴(宣宗时)[142]
纥石烈牙吾塔(1216年-1218年)[143]
完颜赛不(1218年-1220年)[144]
徒单兀典(正大年间)
完颜承立(1231年-1232年)
徒单益都(1232年)[145]
明朝徐州知州(1366年-1645年)
文景宗(1368年出任)
高玉琳(1374年出任)
张景(1377年出任)
徐恒(1382年出任)
田渎(1388年出任)
杨节仲(1388年出任)
杨秘(1429年出任)
杨维坚(1437年出任)
章赞(1441年出任)
知贤
苏璟(1445年出任)
任泰(1448年出任)
罗正(1451年出任)
宋诚(1453年出任)
王叙(1461年出任)
陈廷琏(1470年出任)
张琳(1474年出任)
和鸾(1475年出任)
朱鼎(1484年出任)
刘宪(1486年出任)
何宗理(1494年出任)
王寅(1500年出任)
上官崇(1507年出任)
栗铭(1510年出任)
张行甫(1512年出任)
武雷(1514年出任)
张淮(1516年出任)
樊准(1518年出任)
卢永昚(1522年出任)
郭天锡(1523年出任)
李邦(1527年出任)
孙光(1530年出任)
魏颂(1534年出任)
陈时呈(1535年出任)
陈克昌(1540年出任)
熊林(1541年出任)
王重贤(1542年出任)
陈淑美(1544年出任)
何莘(1547年出任)
李桐(1551年出任)
胡麟(1553年出任)
王霄(1556年出任)
郑维邦(1560年出任)
邹臣(1564年出任)
王鈗(1568年出任)
章世祯(1570年出任)
刘顺之(1570年出任)
孙养魁(1576年出任)
刘贞宽(1585年出任)
唐民敏(1586年出任)
张士美(1589年出任)
许知新(1590年出任)
徐邻(1592年出任)
刘萃(1594年出任)
曾士毅(1596年出任)
张执(1599年出任)
关香(1605年出任)
夏崇谦(1605年出任)
刘民爱(1609年出任)
张崇烈(1610年出任)
张正纲(1612年出任)
程宇鹿(1615年出任)
傅维翼(1617年出任)
高捷(1617年出任)
汪心渊(1619年出任)
张国用(1624年出任)
辛联魁(1625年出任)
霍震㝢(1627年出任)
米良翰(1628年出任)
韩云(1628年出任)
孙振基(1631年出任)
杨锡璜(1632年出任)
杨思干(1634年出任)
李宗奇(1635年出任)
刘中衍(1636年出任)
申孺能(1637年出任)
朱统𨪟(1638年出任)
纪天祐
何复(1643年出任)
朱蕴𨫼(1644年出任)
清朝徐州知州(1645年-1733年)
王自成(1645年出任)
马叡(1645年出任)
赵文星
佟遵道
余志明(1653年出任)
潘天植(1656年出任)
王所善(1658年出任)
和羹(1662年出任)
张嗣贤(1664年出任)
高鸿飞(1666年出任)
陈链斗(1668年出任)
江雁乡
孙枝蕃(1673年出任)
王纪(1678年出任)
赵维城(1680年出任)
臧兴祖(1682年出任)
迟熇(1686年出任)
王永清(1688年出任)
李经邦(1690年出任)
孔毓珣(1693年出任)
佟国弼(1700年出任)
卞之钧(1708年出任)
姜焯(1712年出任)
巴尔图(1724年出任)
孙诏(1724年出任)
吴天成(1726年出任)
张昕(1727年出任)
曹暟(1727年出任)
甯承谟(1727年出任)
张文英(1728年出任)
黄锺瑞(1728年出任)
白洁(1728年出任)
门钰(1731年出任)
石杰(1731年出任)[146]
参考文献[编辑]
^ 《晋书·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
^ 《宋书·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州郡一》
^ 《魏书·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
^ 《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
^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 《金史·卷二十五·志第六·地理中》
^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
^ 《续汉书·志第二十一·郡国三》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 10.0 10.1 10.2 10.3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 11.0 11.1 11.2 11.3 11.4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今江苏省宿州市符离镇
^ 今江苏省沛县沛城镇
^ 改治今江苏省宿州市符离镇
^ 改治今江苏省宿州市蕲县镇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注引《魏略》
^ 25.0 25.1 《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 《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
^ 《晋书·卷九十·列传第六十》
^ 《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
^ 《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 《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五十九》
^ 《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
^ 《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
^ 34.0 34.1 《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三十一》
^ 《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 《晋书·卷五·帝纪第五》
^ 《晋书·卷六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 《晋书·卷七十·列传第四十》
^ 《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 《晋书·卷六·帝纪第六》
^ 《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 《晋书·卷七·帝纪第七》
^ 《晋书·卷八·帝纪第八》
^ 《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 《晋书·卷九·帝纪第九》
^ 47.0 47.1 《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 48.0 48.1 《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宁朔将军固州镇将镇东将军渔阳太守宜阳子司马元兴墓志铭
^ 《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 《资治通鉴·卷一一三》
^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
^ 《资治通鉴·卷一一三·晋纪三十五》
^ 《宋书 卷七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 56.0 56.1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
^ 57.0 57.1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
^ 58.0 58.1 《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
^ 《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
^ 《宋书·卷三·本纪第三》
^ 《宋书·卷六·本纪第六》
^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 《宋书·卷八·本纪第八》
^ 《魏书·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 《魏书·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
^ 《魏书·卷七上·高祖纪第七上》
^ 《魏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 68.0 68.1 《魏书·卷十九中·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中》
^ 《魏书·卷七下·高祖纪第七下》
^ 《魏书·卷十九上·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上》
^ 《魏书·卷二十二·孝文五王列传第十》
^ 《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列传第三》
^ 《魏书·卷十六·道武七王列传第四》
^ 《魏书·卷八·世宗纪第八》
^ 《魏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 《魏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 《魏书·卷九·肃宗纪第九》
^ 《魏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
^ 《魏书·卷二十·文成五王列传第八》
^ 《魏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
^ 81.0 81.1 《魏书·卷八十·列传第六十八》
^ 《北齐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九》
^ 《魏书·卷十·孝庄纪第十》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
^ 《魏书·卷十一·废出三帝纪第十一》
^ 《魏故假黄钺侍中尚书令司徒公都督定冀瀛沧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华山王墓志铭》
^ 《魏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
^ 《魏书·卷十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
^ 《魏书·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
^ 《魏书·卷十二·孝静纪第十二》
^ 《魏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 92.0 92.1 《北齐书·卷十·列传第二》
^ 《北齐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十》
^ 《北齐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一》
^ 《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四》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徐显秀墓志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
^ 《北齐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 倪广龙《隋代刺史研究》
^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
^ 《宋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
^ 102.0 102.1 102.2 《宋史·卷三百○四·列传第六十三》
^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
^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
^ 《宋史·卷三百○六·列传第六十五》
^ 106.0 106.1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 《宋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五十八》
^ 108.0 108.1 《宋史·卷三百○一·列传第六十》
^ 《宋史·卷三百○九·列传第六十八》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
^ 《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
^ 《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 《宋史·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五十三》
^ 《宋史·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七十九》
^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
^ 《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八十三》
^ 118.0 118.1 118.2 《宋史·卷三百三十·列传第八十九》
^ 《宋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神宗一》
^ 《宋史·卷三百三十八·列传第九十七》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
^ 《宋史·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
^ 《宋史·卷三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
^ 《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
^ 《宋史·卷三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五》
^ 126.0 126.1 《宋史·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 《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
^ 《宋史·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高宗二》
^ 《金史·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九》
^ 《金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十》
^ 《金史·卷七十九·列传第十七》
^ 《金史·卷八十二·列传第二十》
^ 《金史·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 《金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七十》
^ 《金史·卷八十·列传第十八》
^ 《金史·卷九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
^ 《金史·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六十》
^ 《金史·卷一百六·列传第四十四》
^ 《金史·卷一百四·列传第四十二》
^ 《金史·卷九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 《金史·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 《金史·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五十一》
^ 吴廷燮《金方镇年表》
^ 《同治徐州府志》
查论编隋朝行政区划606年(大业二年)以前(州制)雍州地区雍州 | 同州 | 岐州 | 泾州 | 宁州 | 敷州 | 绥州 | 延州 | 庆州 | 原州 | 夏州 | 盐州 | 灵州 | 胜州 | 丰州 | 秦州 | 渭州 | 兰州 | 河州 | 廓州 | 鄯州 | 凉州 | 甘州 | 瓜州梁州地区梁州 | 金州 | 迁州 | 巴州 | 通州 | 渠州 | 成州 | 洮州 | 宕州 | 武州 | 扶州 | 凤州 | 兴州 | 利州 | 龙州 | 会州 | 始州 | 绵州 | 梓州 | 隆州 | 遂州 | 合州 | 渝州 | 信州 | 益州 | 雅州 | 眉州 | 陵州 | 资州 | 泸州 | 戎州 | 西宁州 | 牂州 | 黔州豫州地区豫州 | 郑州 | 宋州 | 亳州 | 曹州 | 汝州 | 许州 | 蔡州 | 陈州 | 颍州 | 商州 | 虢州 | 淅州 | 邓州 | 淯州 | 显州兖州地区兖州 | 郓州 | 济州 | 魏州 | 沧州 | 德州冀州地区冀州 | 贝州 | 相州 | 卫州 | 怀州 | 泽州 | 潞州 | 蒲州 | 绛州 | 晋州 | 汾州 | 南汾州 | 隰州 | 介州 | 石州 | 肆州 | 朔州 | 云州 | 并州 | 邢州 | 洺州 | 赵州 | 恒州 | 定州 | 瀛州 | 幽州 | 易州 | 玄州 | 平州 | 营州青州地区青州 | 齐州 | 莱州 | 胶州徐州地区徐州 | 鲁州 | 沂州 | 海州 | 泗州扬州地区苏州 | 西楚州 | 扬州 | 光州 | 蕲州 | 庐州 | 熙州 | 和州 | 南豫州 | 常州 | 东扬州 | 杭州 | 歙州 | 婺州 | 处州 | 闽州 | 睦州 | 饶州 | 抚州 | 吉州 | 虔州 | 袁州 | 洪州 | 广州 | 循州 | 潮州 | 高州 | 端州 | 泷州 | 成州 | 桂州 | 藤州 | 南定州 | 越州 | 崖州 | 安州 | 交州 | 爱州 | 德州 | 荡州 | 农州 | 冲州 | 宜州荆州地区荆州 | 硖州 | 郢州 | 复州 | 辰州 | 武州 | 亭州 | 襄州 | 昌州 | 隋州 | 安州 | 衡州 | 申州 | 江州 | 澧州 | 巴州 | 湘州 | 郴州 | 永州 | 连州607年(大业三年)以后(郡制)雍州地区京兆郡 | 冯翊郡 | 扶风郡 | 安定郡 | 北地郡 | 上郡 | 雕阴郡 | 延安郡 | 弘化郡 | 平凉郡 | 朔方郡 | 盐川郡 | 灵武郡 | 榆林郡 | 五原郡 | 天水郡 | 陇西郡 | 金城郡 | 枹罕郡 | 浇河郡 | 西平郡 | 武威郡 | 张掖郡 | 敦煌郡 | 鄯善郡 | 且末郡 | 河源郡 | 伊吾郡梁州地区汉川郡 | 西城郡 | 房陵郡 | 清化郡 | 通川郡 | 宕渠郡 | 汉阳郡 | 临洮郡 | 宕昌郡 | 武都郡 | 同昌郡 | 河池郡 | 顺政郡 | 义城郡 | 平武郡 | 汶山郡 | 普安郡 | 金山郡 | 新城郡 | 巴西郡 | 遂宁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东郡 | 蜀郡 | 临邛郡 | 眉山郡 | 隆山郡 | 资阳郡 | 泸川郡 | 犍为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黔安郡 | 明阳郡豫州地区河南郡 | 荥阳郡 | 梁郡 | 谯郡 | 济阴郡 | 襄城郡 | 颍川郡 | 汝南郡 | 淮阳郡 | 汝阴郡 | 上洛郡 | 弘农郡 | 淅阳郡 | 南阳郡 | 淯阳郡 | 淮安郡兖州地区东郡 | 东平郡 | 济北郡 | 武阳郡 | 渤海郡 | 平原郡冀州地区信都郡 | 清河郡 | 魏郡 | 汲郡 | 河内郡 | 长平郡 | 上党郡 | 河东郡 | 绛郡 | 临汾郡 | 龙泉郡 | 文城郡 | 西河郡 | 离石郡 | 雁门郡 | 马邑郡 | 定襄郡 | 楼烦郡 | 太原郡 | 襄国郡 | 武安郡 | 赵郡 | 恒山郡 | 博陵郡 | 河间郡 | 涿郡 | 上谷郡 | 渔阳郡 | 北平郡 | 安乐郡 | 柳城郡 | 辽西郡 | 襄平郡 | 辽东郡青州地区北海郡 | 齐郡 | 东莱郡 | 高密郡徐州地区彭城郡 | 鲁郡 | 琅邪郡 | 东海郡 | 下邳郡扬州地区江都郡 | 钟离郡 | 淮南郡 | 弋阳郡 | 蕲春郡 | 庐江郡 | 同安郡 | 历阳郡 | 丹杨郡 | 宣城郡 | 毗陵郡 | 吴郡 | 会稽郡 | 余杭郡 | 新安郡 | 东阳郡 | 永嘉郡 | 建安郡 | 遂安郡 | 鄱阳郡 | 临川郡 | 庐陵郡 | 南康郡 | 宜春郡 | 豫章郡 | 南海郡 | 龙川郡 | 义安郡 | 高凉郡 | 信安郡 | 永熙郡 | 苍梧郡 | 始安郡 | 永平郡 | 郁林郡 | 合浦郡 | 珠崖郡 | 儋耳郡 | 宁越郡 | 交趾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比景郡 | 海阴郡 | 林邑郡荆州地区南郡 | 夷陵郡 | 竟陵郡 | 沔阳郡 | 沅陵郡 | 武陵郡 | 清江郡 | 襄阳郡 | 舂陵郡 | 汉东郡 | 安陆郡 | 永安郡 | 义阳郡 | 九江郡 | 澧阳郡 | 巴陵郡 | 长沙郡 | 衡山郡 | 桂阳郡 | 零陵郡 | 熙平郡
查论编唐朝行政区划(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都城:京兆府长安京畿道关内道京兆府 | 华州 | 同州 | 坊州 | 丹州 | 岐州 | 邠州 | 泾州 | 陇州 | 宁州 | 原州 | 庆州 | 鄜州 | 延州 | 绥州 | 银州 | 夏州 | 灵州 | 盐州 | 丰州 | 会州 | 宥州 | 胜州 | 安北大都护府都畿道河南道河南府 | 郑州 | 陕州 | 汝州 | 怀州 | 许州 | 汴州 | 豫州 | 陈州 | 亳州 | 颍州 | 宋州 | 曹州 | 濮州 | 郓州 | 泗州 | 海州 | 兖州 | 徐州 | 沂州 | 密州 | 齐州 | 青州 | 淄州 | 莱州 | 登州 | 济州 | 滑州河东道蒲州 | 虢州 | 绛州 | 晋州 | 汾州 | 慈州 | 潞州 | 泽州 | 沁州 | 仪州 | 太原府 | 代州 | 蔚州 | 忻州 | 岚州 | 石州 | 朔州 | 云州 | 隰州 | 单于都护府河北道卫州 | 相州 | 魏州 | 洺州 | 邢州 | 贝州 | 博州 | 德州 | 棣州 | 沧州 | 冀州 | 赵州 | 深州 | 恒州 | 定州 | 瀛州 | 莫州 | 易州 | 幽州 | 燕州 | 顺州 | 归顺州 | 蓟州 | 檀州 | 妫州 | 平州 | 营州 | 安东都护府山南西道梁州 | 凤州 | 兴州 | 利州 | 通州 | 洋州 | 合州 | 集州 | 巴州 | 蓬州 | 壁州 | 开州 | 渠州 | 渝州 | 阆州 | 涪州 | 果州山南东道邓州 | 商州 | 金州 | 唐州 | 均州 | 房州 | 襄州 | 隋州 | 郢州 | 复州 | 荆州 | 峡州 | 归州 | 夔州 | 万州 | 忠州淮南道扬州 | 楚州 | 滁州 | 和州 | 濠州 | 寿州 | 光州 | 蕲州 | 申州 | 黄州 | 安州 | 舒州 | 庐州 | 沔州江南东道苏州 | 常州 | 润州 | 湖州 | 杭州 | 越州 | 明州 | 台州 | 婺州 | 衢州 | 睦州 | 歙州 | 括州 | 温州 | 福州 | 建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江南西道洪州 | 江州 | 宣州 | 饶州 | 抚州 | 袁州 | 吉州 | 虔州 | 鄂州 | 岳州 | 澧州 | 潭州 | 衡州 | 永州 | 道州 | 郴州 | 邵州 | 朗州 | 连州陇右道秦州 | 成州 | 武州 | 渭州 | 岷州 | 宕州 | 叠州 | 洮州 | 兰州 | 河州 | 鄯州 | 廓州河西道凉州 | 甘州 | 肃州 | 瓜州 | 沙州 | 伊州 | 西州 | 庭州 | 安西(大)都护府 | 北庭(大)都护府剑南道扶州 | 文州 | 松州 | 龙州 | 剑州 | 绵州 | 茂州 | 翼州 | 悉州 | 当州 | 静州 | 柘州 | 恭州 | 奉州 | 维州 | 彭州 | 汉州 | 益州 | 蜀州 | 简州 | 梓州 | 遂州 | 普州 | 资州 | 荣州 | 陵州 | 眉州 | 邛州 | 雅州 | 黎州 | 嘉州 | 戎州 | 泸州 | 巂州 | 南宁州 | 姚州黔中道黔州 | 施州 | 思州 | 溪州 | 辰州 | 锦州 | 巫州 | 业州 | 充州 | 费州 | 夷州 | 珍州 | 溱州 | 南州 | 播州 | 应州 | 矩州岭南道广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冈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泷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窦州 | 辩州 | 潘州 | 罗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万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钦州 | 陆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贺州 | 藤州 | 义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党州 | 平琴州 | 郁林州 | 贵州 | 绣州 | 龚州 | 浔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环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严州 | 宾州 | 横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笼州 | 瀼州 | 汤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长州 | 峰州 | 福禄州 | 交州 | 爱州 | 驩州 | 安南都护府注:加粗为道治所 另见: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藩镇节度使
查论编五代行政区划后梁留守东都留守(开封府、崇德军、宋州、亳州、辉州) | 西都留守(河南府、汝州)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宋州、亳州、辉州、颍州) | 宣义军节度使(滑州、郑州、濮州) | 天平军节度使(郓州、曹州、齐州、棣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兖州、沂州、密州) | 平卢军节度使(青州、登州、莱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军节度使→匡国军节度使(许州、陈州、蔡州) | 保义军节度使→镇国军节度使(陕州、虢州) | 河阳节度使(孟州、怀州、泽州) | 佑国军节度使→永平军节度使(京兆府→大安府) | 匡国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同州、华州) | 感化军节度使(华州、商州) | 保大军节度使(鄜州、坊州、翟州→禧州) | 保塞军节度使→忠义军节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雄州、警州、盐州) | 义胜军节度使→静胜军节度使(耀州→崇州、鼎州→裕州) | 静难军节度使(邠州、宁州、庆州、衍州) | 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晋州、绛州) | 定昌军节度使(晋州、绛州) | 匡义军节度使(潞州、泽州) | 荆南节度使(江陵府、归州、峡州、复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邓州、泌州、随州、郢州、复州) | 宣化军节度使(邓州、泌州、随州、郢州) | 宣威军节度使(安州、申州) | 天雄军节度使(魏州、博州、贝州、相州、澶州、卫州) | 昭德军节度使(相州、澶州、卫州) | 保义军节度使(邢州、洺州、惠州) | 武顺军节度使(镇州、冀州、深州、赵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义昌军节度使(沧州、德州、景州)后唐留守洛京留守→东都留守(河南府、汝州) | 永平军节度使→西都留守(大安府→京兆府、金州) | 河东节度使→西京留守→北都留守→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岚州、宪州、石州、汾州、仪州→辽州、沁州、代州、蔚州、府州、慈州、隰州、云州、应州、朔州)直属京州郑州 | 耀州 | 凤州 | 夔州 | 忠州 | 万州 | 云安监节度使东都留守→宣武军节度使(开封府→汴州、曹州) | 宣武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宋州、亳州、辉州→单州、颍州) | 宣义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滑州、濮州) | 天平军节度使(郓州、齐州、棣州、曹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兖州、沂州、密州) | 平卢军节度使(青州、登州、莱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匡国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许州、陈州、蔡州) | 镇国军节度使→保义军节度使(陕州、虢州) | 河阳节度使(孟州、怀州) | 静胜军节度使→顺义军节度使(崇州→耀州、裕州) | 忠武军节度使→匡国军节度使(同州) | 感化军节度使→镇国军节度使(华州、商州) | 静难军节度使(邠州、宁州、庆州、衍州) | 保大军节度使(鄜州、坊州) | 忠义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雄州、警州、盐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复州) | 宣化军节度使→威胜军节度使(邓州、泌州→唐州、随州、郢州) | 宣威军节度使→安远军节度使(安州、申州) | 昭义节度使→安义军节度使→昭义节度使(潞州、泽州) | 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绛州) | 建宁军节度使→建雄军节度使(晋州、慈州、隰州、绛州) | 大同军节度使(云州、蔚州、应州、朔州) | 彰国军节度使(应州、寰州) | 振武军节度使(朔州、麟州、胜州、安北都护府、振武军) | 天德军节度使(丰州、天德军、中受降城、西受降城) | 天雄军节度使→东京留守→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魏州→兴唐府、博州、贝州、相州、澶州、卫州) | 安国军节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军节度使→北都留守→成德军节度使(镇州、冀州、深州、赵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德州、景州) | 卢龙军节度使(幽州、蓟州、涿州、檀州、顺州、瀛州、莫州、泰州、平州、营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 | 威塞军节度使(新州、妫州、儒州、武州→毅州→武州) | 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州、义州、乾州) | 彰义军节度使(泾州、行原州→原州、行渭州、行武州) | 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府、汉州、彭州、蜀州、眉州、嘉州、陵州、荣州、资州、戎州、简州、维州、茂州、雅州、邛州、黎州) | 剑南东川节度使(梓州、绵州、普州、剑州、龙州、阆州、果州) | 武信军节度使(遂州、合州、渝州、泸州、昌州、果州、征州) | 宁江军节度使(夔州、忠州、万州、施州、归州) | 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渠州、开州、巴州、集州、通州、凤州、兴州、文州) | 昭武军节度使(利州、巴州、集州、通州、阆州、果州、征州) | 保宁军节度使(阆州、果州、渠州、开州、蓬州) | 武定军节度使(洋州、壁州、蓬州) | 武兴军节度使(凤州、文州、兴州、扶州) | 雄武军节度使(秦州、阶州、成州) | 武泰军节度使(黔州、涪州、施州)后晋留守宣武军节度使→东都留守(汴州→开封府、曹州) | 东都留守→西京留守(河南府、汝州) | 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岚州、宪州、石州、汾州、辽州、沁州、代州、蔚州、府州)直属京州郑州 | 耀州 | 青州 | 登州 | 莱州 | 淄州 | 襄州 | 复州 | 安州 | 凤州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宋州、亳州、单州、颍州) | 义成军节度使(滑州、濮州、卫州) | 天平军节度使(郓州、齐州、棣州、曹州) | 威信军节度使(曹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兖州、沂州、密州) | 平卢军节度使(青州、登州、莱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军节度使(许州、陈州、蔡州、申州) | 镇安军节度使(陈州) | 保义军节度使(陕州、虢州) | 河阳节度使(孟州、怀州) | 西京留守→晋昌军节度使(京兆府、金州) | 怀德军节度使(金州) | 匡国军节度使(同州) | 镇国军节度使(华州、商州) | 静难军节度使(邠州、宁州、庆州、衍州) | 保大军节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军节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盐州、雄州、警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复州) | 威胜军节度使(邓州、唐州、随州、郢州、均州、房州) | 安远军节度使(安州、申州) | 昭义节度使(潞州、泽州、辽州、沁州) | 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绛州) | 建雄军节度使(晋州、慈州、隰州 | 大同军节度使(云州) | 彰国军节度使(应州、寰州) | 振武军节度使(朔州、麟州、胜州) | 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兴唐府→广晋府、博州、贝州、相州、澶州、卫州) | 永清军节度使(贝州、博州、冀州) | 彰德军节度使(相州、澶州、卫州) | 镇宁军节度使(澶州、濮州) | 安国军节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军节度使(镇州→恒州、冀州、深州、赵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德州、景州) | 卢龙军节度使(幽州、蓟州、涿州、檀州、顺州、瀛州、莫州) | 威塞军节度使(新州、妫州、儒州、武州) | 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州、义州、乾州) | 彰义军节度使(泾州、原州、行渭州→渭州、行武州) | 雄武军节度使(秦州、阶州、成州)后汉留守东京留守(开封府) | 西京留守(河南府、汝州) | 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岚州、宪州、石州、汾州、辽州、沁州、代州)直属京州郑州 | 耀州 | 府州 | 胜州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宋州、亳州、单州、颍州) | 义成军节度使(滑州、卫州) | 天平军节度使(郓州、齐州、棣州、曹州、赡国军) | 威信军节度使(曹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兖州、沂州、密州) | 平卢军节度使(青州、登州、莱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军节度使(许州、陈州、蔡州) | 镇安军节度使(陈州) | 保义军节度使(陕州、虢州) | 河阳节度使(孟州、怀州) | 晋昌军节度使→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府、金州、商州) | 匡国军节度使(同州) | 镇国军节度使(华州、商州) | 静难军节度使(邠州、宁州、庆州、衍州) | 保大军节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军节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盐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复州) | 威胜军节度使(邓州、唐州、随州、郢州) | 安远军节度使(安州、申州) | 永安军节度使(府州、胜州) | 昭义节度使(潞州、泽州) | 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绛州、解州) | 建雄军节度使(晋州、慈州、隰州) | 天雄军节度使(广晋府→大名府) | 永清军节度使(贝州、博州、冀州) | 彰德军节度使(相州) | 镇宁军节度使(澶州、濮州) | 安国军节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军节度使(镇州、深州、赵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泰州) | 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德州、景州) | 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州、义州、乾州) | 彰义军节度使(泾州、原州、渭州、行武州)后周留守东京留守(开封府) | 西京留守(河南府、汝州) | 北京留守(太原府、忻州、岚州、宪州、石州、汾州、辽州、沁州、代州)直属京州郑州 | 滨州 | 兖州 | 沂州 | 密州 | 耀州 | 同州 | 华州 | 安州 | 申州 | 蕲州 | 黄州 | 汉阳军 | 府州 | 胜州 | 莫州 | 雄州 | 霸州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宋州、亳州、单州、颍州) | 义成军节度使(滑州、卫州) | 天平军节度使(郓州、齐州、棣州、赡国军、曹州) | 彰信军节度使(曹州、单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兖州、沂州、密州) | 平卢军节度使(青州、登州、莱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军节度使(许州、陈州、蔡州) | 镇安军节度使(陈州、颍州) | 保义军节度使(陕州、虢州) | 河阳节度使(孟州、怀州) | 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府、金州)、商州) | 匡国军节度使(同州) | 镇国军节度使(华州) | 静难军节度使(邠州、宁州、庆州、衍州) | 保大军节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军节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环州→通远军、盐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复州) | 威胜军节度使→武胜军节度使(邓州、唐州、随州、郢州) | 安远军节度使(安州、申州) | 永安军节度使(府州、胜州、麟州) | 昭义节度使(潞州、泽州、辽州) | 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绛州、解州) | 建雄军节度使(晋州、慈州、隰州 | 静塞军节度使(代州) | 宁化军节度使(汾州、石州、沁州) | 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大名府、贝州、博州) | 永清军节度使(贝州、博州、冀州) | 彰德军节度使(相州) | 镇宁军节度使(澶州、濮州) | 安国军节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军节度使(镇州、深州、赵州、冀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泰州) | 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德州、景州) | 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州、义州、乾州) | 彰义军节度使(泾州、原州、渭州、行武州→武州) | 雄武军节度使(秦州、阶州、成州、凤州) | 淮南节度使(扬州、和州、楚州、泗州、濠州、海州、泰州、通州、建武军→天长军) | 忠正军节度使(寿州、光州) | 保信军节度使(庐州、滁州、舒州)注释注1:列出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晋天福十一年(946年)、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各政权实领的节度使及府、州、军。曾置后废、改名、改隶他区或为他国势力所占领者,于字中以划线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节度使、府、州,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在前标明曾用名称。
查论编北宋行政区划路京畿路府开封府(东京)京东东路府济南府(齐州)州
青州
密州
沂州
登州
莱州
潍州
淄州
军淮阳军京东西路府应天府(南京)州
兖州
徐州
曹州
郓州
济州
单州
濮州
京西南路州
襄州
随州
唐州
邓州
均州
房州
金州
郢州
军光化军京西北路府
河南府(西京)
颍昌府
州
郑州
滑州
孟州
蔡州
陈州
颖州
汝州
军信阳军河北东路府大名府(北京)州
澶州
沧州
冀州
瀛州
博州
棣州
莫州
雄州
霸州
德州
滨州
恩州
军
乾宁军
永静军
保定军
信安军
河北西路府真定府州
相州
定州
邢州
怀州
卫州
洺州
深州
磁州
祁州
赵州
保州
军
安肃军
永宁军
广信军
顺安军
河东路府太原府州
潞州
晋州
绛州
泽州
代州
忻州
汾州
辽州
宪州
岚州
石州
隰州
麟州
府州
丰州
军
威胜军
平定县
岢岚军
宁化军
火山军
保德军
永兴军路府
京兆府
河中府
州
解州
陕州
商州
虢州
同州
华州
耀州
延州
鄜州
坊州
庆州
环州
邠州
宁州
丹州
军保安军秦凤路府凤翔府州
秦州
陇州
成州
凤州
泾州
渭州
原州
熙州
河州
岷州
兰州
阶州
军
德顺军
镇戎军
通远军
两浙路州
杭州
越州
苏州
润州
湖州
婺州
明州
温州
台州
处州
衢州
睦州
秀州
常州
淮南东路州
扬州
亳州
宿州
楚州
海州
泰州
泗州
滁州
真州
通州
淮南西路府寿春府州
庐州
蕲州
和州
舒州
濠州
光州
黄州
军无为军江南东路府江宁府州
宣州
歙州
池州
江州
饶州
信州
太平州
军
广德军
南康军
江南西路州
洪州
虔州
吉州
袁州
抚州
筠州
军
兴国军
南安军
临江军
建昌军
荆湖北路府江陵府州
鄂州
安州
复州
鼎州
澧州
峡州
岳州
归州
辰州
沅州
诚州
荆湖南路州
潭州
衡州
道州
永州
郴州
邵州
全州
监桂阳监福建路州
福州
建州
泉州
南剑州
漳州
汀州
军
邵武军
兴化军
成都府路府成都府州
邛州
眉州
蜀州
彭州
绵州
汉州
嘉州
简州
黎州
雅州
茂州
威州
军
永康军
石泉军
监陵井监梓州路州
梓州
遂州
果州
资州
普州
昌州
戎州
泸州
合州
荣州
渠州
军
怀安军
广安军
监富顺监利州路府兴元府州
利州
洋州
阆州
剑州
巴州
文州
兴州
蓬州
龙州
夔州路州
夔州
黔州
施州
忠州
万州
达州
涪州
渝州
开州
军
云安军
梁山军
南平军
监大宁监广南东路州
广州
韶州
循州
潮州
连州
梅州
雄州
英州
贺州
封州
端州
新州
康州
南恩州
惠州
广南西路州
桂州
容州
邕州
融州
象州
昭州
藤州
龚州
浔州
柳州
贵州
宜州
宾州
横州
化州
高州
雷州
钦州
白州
郁林州
廉州
琼州
军
昌化军
万安军
朱崖军
其他地区黔南路 · 定难节度使(参见西夏) · 燕山府路 · 云中府路(参见燕云十六州) · 陇右都护府(参见熙河开边)
查论编金朝行政区划五京制上京路府会宁府州肇州 | 隆州 | 信州路蒲与路 | 合懒路 | 恤品路 | 曷苏馆路 | 胡里改路军司乌古迪烈统军司中都路府大兴府州通州 | 蓟州 | 易州 | 涿州 | 顺州 | 平州 | 滦州 | 雄州 | 霸州 | 保州 | 安州 | 遂州 | 安肃州东京路府辽阳府州澄州 | 沈州 | 贵德州 | 盖州 | 复州 | 来远州北京路府大定府 | 广宁府 | 兴中府 | 临潢府州利州 | 义州 | 锦州 | 瑞州 | 懿州 | 建州 | 全州 | 庆州 | 兴州 | 泰州西京路府大同府 | 德兴府州丰州 | 弘州 | 净州 | 桓州 | 抚州 | 昌州 | 宣德州 | 朔州 | 武州 | 应州 | 蔚州 | 云内州 | 宁边州 | 东胜州部族节度使乌昆神鲁 | 乌古里 | 石塁 | 助鲁 | 孛特本 | 计鲁 | 部罗火扎石合 | 土鲁浑扎石合详穏咩乣 | 木典乣 | 骨典乣 | 唐古乣 | 耶剌都乣 | 移典乣 | 苏木典乣 | 胡都乣 | 霞马乣南京路府开封府 | 归德府 | 河南府州睢州 | 单州 | 寿州 | 陕州 | 邓州 | 唐州 | 裕州 | 嵩州 | 汝州 | 许州 | 钧州 | 亳州 | 陈州 | 蔡州 | 息州 | 郑州 | 颍州 | 宿州 | 泗州河北东路府河间府州蠡州 | 莫州 | 献州 | 冀州 | 深州 | 清州 | 沧州 | 景州河北西路府真定府 | 彰德府 | 中山府州威州 | 沃州 | 邢州 | 洺州 | 磁州 | 祁州 | 濬州 | 卫州 | 滑州山东东路府益都府 | 济南府州潍州 | 滨州 | 沂州 | 密州 | 海州 | 莒州 | 棣州 | 淄州 | 莱州 | 登州 | 宁海州山东西路府东平府州济州 | 徐州 | 邳州 | 滕州 | 博州 | 兖州 | 泰安州 | 德州 | 曹州大名府路府大名府州恩州 | 濮州 | 开州河东北路府太原府州晋州 | 忻州 | 平定州 | 汾州 | 石州 | 葭州 | 代州 | 隩州 | 宁化州 | 岚州 | 岢岚州 | 保德州 | 管州河东南路府平阳府 | 河中府州隰州 | 吉州 | 绛州 | 解州 | 泽州(忠昌军节度使) | 潞州 | 辽州 | 沁州 | 怀州 | 孟州京兆府路府京兆府州商州 | 虢州 | 乾州 | 同州 | 耀州 | 华州咸平路府咸平府州韩州凤翔路府凤翔府 | 平凉府州德顺州 | 镇戎州 | 秦州 | 陇州鄜延路府延安府州丹州 | 保安州 | 绥德州 | 鄜州 | 坊州庆原路府庆阳府州环州 | 宁州 | 邠州 | 原州 | 泾州临洮路府临洮府州积石州 | 洮州 | 兰州 | 巩州 | 会州 | 河州金国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共19个。